齐鲁品牌网
 齐鲁品牌网  
 • 当前位置: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美好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研究
来源:东营职业学院 | 作者:赵希军 李相晋 肖静 赵经磊 李建璐 | 发布时间: 2021-10-20 | 138 200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好。时代呼唤“美好教育”。“美好教育”理念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好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美育价值及困境

      (一)美育对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美育助力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二是美育助力智能素质的提高;三是美育工作助力身心素质的培养。

      (二)美育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些困境

      一是美育地位边缘化;二是美育功能的功利化;三是美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教育,其他学科不注重美育的自觉性引入和广泛的渗透。

二、“美好教育”理念下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美育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美育,为美育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打造一支高质量美育教师队伍,探索美育领域中的教学规律和途径,发挥好骨干老师的作用。

      (二)改善美育教学需要,提升师生美育共识

      转变高职院校美育老师的教学理念,将美育工作落实在学校整个教育和文化课程的教学总体计划中。建立“双向成才”的师生培养模式,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三)构建以美育人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

      确保高职院校学艺术型课程的教育和学习目标得到实现,这是高职院校学教师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充分深入挖掘各学科的基础教育的美育因子,彰显各学科基础教育的教学美化展示功能。坚持以“以美启智、以美修德、以美育人”为教学指导思想,构筑高职院校学美育校园的“美育文化”。

三、“美好教育”理念下运用互联网做好美育教学工作

      (一)运用互联网做好美育教学工作是时代需求

      探索适应时代特征和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强化在网络环境下的美育的科学研究。

      (二)建构主义理论为运用互联网做好美育教学工作提供助力

      建构主义理论为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美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同时能够很好地设计和提供教学资源。

      (三)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的美育教学模式的构筑

      把有关课程的信息、教学内容进行发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布置作业、进行评价,进行网上考试等。

      (四)网络环境下美育教学模式开发的策略

      一是建设美育教学信息网,及时对美育学习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二是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探索新教法;三是深入研究基于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新规律,探索新学法。

      (五)科学建立网络环境下美育的评价系统

      建立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多元教学评价系统,包含对学生美育学习的评价、对学生美育发展评价、对教师美育教学的评价、对网络信息美育教学环境的评价等,实现对美育教学活动的动态调控。

四、“美好教育”理念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融入高职学生美育工作

      (一)“网络思政”发挥聚合效应

      建设完成“筑梦”专题网站,开设筑梦导师、筑梦工匠、筑梦网红、筑梦论坛、筑梦团队、筑梦优课、筑梦风尚、筑梦热线、筑梦青苗等栏目,将学生、社团、课程、导师紧密联系,实现线上线下学生教育、指导和服务,全面提升了网络思政工作水平。

      (二)“课堂思政教育”成效凸显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的要求,每堂课明确一个教育切入点,使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教育同向而行,列入教师教案和学生培养方案,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

      (三)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实现项目化系统化

      围绕思想素养、生活素养、文明素养、审美素养和职业素养等5方面,按照确定教育主题、成立学生社团、开设公开课、组织主题班会、举行案例讨论和主题教育成果展演等 环节工作法,设计开展项主题教育活动。

      (四)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系列

      建设校内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古典音乐欣赏、传统手工艺体验、青年舞蹈专场等品牌展演活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品位,将精品活动推向社会,促进了区域文化繁荣。

      (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成全省品牌

      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硬件建设,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 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确保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六)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建设“大国工匠”为主题的学生公寓主题文化墙,组织“校园小工匠”比赛、工匠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征文等教育活动。

      (七)加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项目建设

      建立完善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社团参与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提升学校崇尚工匠精神,助力学子励志自强不息。

 


  
最新资讯